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体 > 文化 正文

外婆家的山路

作者:admin 时间:2024-10-14

        外婆家崎岖的山路,没什么奇异的地方,说山势地貌,没太行山的雄浑壮丽,论山水温婉,没吕梁山的秀美可人,但那山中小路,却留下了我童年过往的足迹。

外婆家位于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市最南端交口县的高家墕小山村。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与“外婆”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情纽带,在我的记忆中,最烂漫最快乐是去外婆家所走过的山间小路,仿佛“外婆”就是童年,童年就是“外婆”,我的童年里,外婆老了,外婆走了……

走山路的时间总是显得格外漫长,这里的山路和我的童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我家里出发,大约走一公里河滩路到山脚下的铁龙沟,再行走曲曲折折两公里的山路,到山顶高家墕村柳树墕交界处,在下山后走一里的坡路就到外婆家。

幼小时,妈妈牵着我走在寒冷的冬日,河滩里北风呼啸,西北风刮着,河滩路低洼不平,我缩着脖子,带着帽低着头,两手插入棉手套,小脸冻得红扑扑的,妈妈围着头巾,穿着补丁的厚衣,行走在去外婆家的山路上。

每逢正月初二,兄弟们都去给外婆拜年,也走这条山路,山路上也会有熟悉的身影,不过都是邻村之间走亲的人群。   

后来我独自也走这条熟悉的山路,给外婆送新鲜东西,完成妈妈安排的事情。每次走到半山的羊虎坡,我的双腿会发软,也有点喘不过气儿来,总要小歇一会儿。 

冬天的山路上一片宁静,山路上也能遇见野兔、野鸡、喜鹊和小狐狸,偶尔传来野山鸡的叫声,显得格外刺耳和惊讶。远处能看到本村赵大伯和邻村刘长宁长辈赶着山羊在山坡上放羊,一般羊工先让羊吃山下的草,后才往山坡上赶,山上有茂密的草坡,正是放羊的好去处。有时能听到一边嘶声力竭的声音,赵大伯会站在山坡上,朝对面经过的人喊话,或者一个人吼一阵子黄土高坡放羊的山歌,似乎也乐在其中。

沿山路继续走,走到两村交界碑楼墕的山顶,会坐下来,吹着山风,极目远眺,东边是太岳山脉,不远处是杨家沟,吴西庄小山村,西边是群山连绵吕梁山脉的高庙山。

地处碑楼墕外婆家村里的人也叫柳树墕,一株株挺拔的柳树屹立在高高的山顶,迎风飘扬,不过冬去春来的时节,那些早早落叶的树木迟迟还没有发芽,柳树却在寒冬的余威下苏醒了,迎着凉冽的寒风,率先吐翠,披上娇嫩的新装。

再走一公里下坡路就到外婆家村的沙沟底,常常能遇见挑水的长辈“舅舅们”,一个个挑水挑着两端“吱呀、吱呀”的水桶,来往穿梭,也自然成了乡村山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沿着上坡村路途径庙上,不远处就到达外婆家门口,门前有条南北方向的沟,又深又长,外婆家门口右侧是石板台阶,村里人行走的小路,左邻右舍时常在石板上坐站着闲聊。

春天去外婆家的山路上,万物复苏,山桃花、杏花漫山遍野,陡陡的山路上,爬满了绿绿的青草,山坡上、野花点点,艳态姿娇,乡间的山路有勤劳的小生命蜜蜂,忙个不停,滋滋欢笑,飞到这朵小花上吻吻,又奔拥另一朵娇花,蝴蝶也不示弱,展开美丽的翅膀,飞来飞去,不时听到喜鹊叽叽喳喳和叶落的声音,麻雀飞来飞去,一群接一群,好像寻找食物。一切是那么有趣与美妙。

夏日的山路,小草郁郁葱葱,山路两旁有一些不明的山花,红的、黄的、蓝的……五彩斑斓。羊肠的山路,植物种多,野生酸枣、五月开花,刚长出来是青果子,有一种涩涩的味道,俗条立崖畔上,有低矮多年长的小灌木,年长的人叫它马茹刺,它的果实叫马茹,它不与庄稼争夺空间,味道是酸涩味,六月的马茹红的发紫,山路南面枣园坡、李树、杏树、挂满枝头,杏子由青变为红黄色,李子青色,不太显眼。

秋天的山路,大部分叶子的颜色不再鲜艳,由原来的绯红变为暗红,叶面也斑斑点点,山路上不知名的绒球花,白色的,有些枯萎,一朵一朵,安静地盛开着,枝干挺立着,起风的时候,好像跳起了舞蹈,上庄洼的山坡一带,还有荆条,覆满沟溪,相互纠结、缠绕、捆绑,裹住了林中的一切。

一路走、一路望,地面金灿灿的树叶,一片连着一片,黑枣树山间有山桃野果,山腰间铁龙沟和邻村木瓜曲绿豆洼山沟里的沙棘,金色的小果裸露地面,深宽的上庄洼崖壁上沟成了沙棘丛的乐园。

山路无语,曾走过的乡间山路,树木石块,走多长爬坡,拐弯,下坡,地名记得一清二楚,距上次走过五十多年了,外婆家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路的艰险、阴暗、一切美丽都已过去,村庄搬迁了,但山村里的舅舅、妗妗纯朴善良的人们,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回忆起来有些不舍,尤其是舅舅他们出生在这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无数次留下过他们的足迹,我也不知道外婆村庄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但却清楚村庄搬迁的时间,乡村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固有的村落田地、庙宇、老井、老槐树原貌已经消失,不论如何变迁,现实回不到从前,不变的应当是怀念山村原始的肌理,让乡愁有处安放,让后代也能触摸到祖辈的汗水与温度。

一个人对故乡的情感,对童年山路的回忆,基本上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使文字里书写的是事物,但表达出来是精神,人为什么要回到故乡,回望童年,不断要去怀念那个贫穷时的山路,我想可能就是眷恋儿时的那份纯真,那份干净,

而人一生最干净、最纯真的时期就是童年。

随着外婆家的村庄迁移,童少年那条曾无数次踏足的亲情山路,如今仅余留于记忆之中,成为一段珍贵的过往。

作者简介

 image.png

张仁双、字:兴爱,山西灵石人,晋中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获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十佳最美散文奖”作品入选《最美中国2024诗文选集》,在“中国散文网”其微信公众号刊登。文章在山西市场导报、山西市场网见报。

“休后”触笔,主要着眼于亲情回忆,兼顾游记与随笔。著述《往事回顾》《天山脚下老兵的情怀》及母亲的“口信”“外婆家的山路”“父亲的肩膀”“大宅院印记”“绿色军衣”“跨越山海映初心”等散文。



上一篇:岁月见证
下一篇:酒香见证情深
本网所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本网稿件,需注明来源。
Copyright © 2024 新晋报 版权所有 帮助中心 人员查询
晋ICP备2021013356号-3 晋公网安备140108020802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