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体 > 文化 正文

昨日帝王篇——汉文帝刘恒在并史略

作者:admin 时间:2024-06-14

漫漫历史长河总是会留下传奇的浪花让世人评说,西汉年间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姓刘名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早些年封为代王。生母是薄姬薄太后,母亲常病,有近三年时间,刘恒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口尝才会让母亲服下。可称仁孝二字的典范。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废除惨无人道的“肉刑”,注意发展农业,减免赋税,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刘恒在未称帝前,做了近十七年的代王,管辖的是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甚至比燕国还要靠北。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雁门关,西到黄河,东与燕国接壤。代国定都晋阳,也就是我们的太原城,这稳稳的十七年代王史,为太原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恒为人谨慎且善良,在很小的时候遇到街上生活窘顿的人,都会伸出援手。

664727754.jpg

        在太原的日子里,刘恒8岁便开始做代王,到24岁称帝前,这十几年的时光,刚好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太原是刘恒的龙潜之地,龙就是真命天子了。刘恒在太原做代王期间,实施德政,仁政。这为他在成为汉文帝后的执政方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受其母薄姬影响,他为人也相当低调,以至当时吕后招他回宫,也没有听命,不愿与其他皇族人去争夺政权,之后吕后把影响自己的其他皇子皇孙都杀害了,此时在世皇子刘恒当政,他的执政方针具备了孔子的仁政,孟子的注重民生,老子的无为而治,以及墨家的非战。可谓皇帝中的完美者也。他与儿子刘启共同开创了西汉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在民间,刘恒的呼声非常高,且一直延续了下来,在1949年前太原还有12座龙天庙,为了祭祀这位真命天子。记载较为准确的一说在太原府城东北二十五里处,据说位于谷旦村东北(据谷旦村村民说,1948~1949年间毁),另一座则是现在依然端坐晋源高家堡的龙天庙。

1938839869.jpg

 刘恒当代王期间对晋阳人民的爱自不必多说,他做了皇上之后,对太原人民依然感情深厚,刘恒在位期间曾经四次回代国看望父老乡亲  公元前177年6月,刘恒从甘肃到高奴,因而临幸太原郡接见他任代王时的旧日部署,都给予赏赐,并诏令免除晋阳,中都(今平遥)的赋税,在太原逗留了十几天才返回,公元前169年,刘恒再巡代国,到了次年正月才返回长安,之后还有公元前161年二月和公元前159年的两次行走,可见刘恒对太原的深情。公元前每年七月初七,对于谷旦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相传这一天是孝文皇帝(谥号)刘恒的生辰。刘恒在活着的时候代表“龙”行使权利,是天人合一的象征,人们求神祈雨,表达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七月七的庙会这千百年流传至今。

        老一辈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每年都有七月七庙会,村民们请神,抬神(代王)。每次抬神归位的时候,都会有一头年轻力壮的公羊披红挂绿,村长都会舀一瓢凉水,浇在公羊身上。公羊在身子湿了之后都会抖落身上的水珠,象征着求雨成功,代王听到了百姓的呼声。人们在此时就会纷纷跪拜,表示礼成。这是一个古老时代流传下来的规制。话说,这一年,所有一切都在按秩序进行,到了给公羊浇水的环节,浇过水后的公羊不抖毛,不管怎么哄都不抖,村民们哗然,心里开始忐忑。没招了的村长,跪在代王位前,说:“代王爷啊,代王爷,看着村民们的面子,咱不计较了好么?”说话间,还拍拍大腿。苦苦哀求后,公羊仿佛通了神,扑落落抖下了身上的水珠。村民们惊呆了,心想,我们的村长这么厉害,可以直接和代王爷说上话。无不钦佩。然而事情的缘由是村长用村民们捐来盖庙的钱做了一条裤子。代王显然是知道了这件事,对村长以示惩戒。可见代王在人民心间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代王的灵验有目共睹。

太原人民喜欢管刘恒叫刘王,设立的庙叫刘王祠,而不是汉文帝庙,其实是纯朴民风的一种体现,人们更愿意用一种亲昵的方式呼唤自己爱戴的代王,并在他的庇佑下安居乐业。


作者简介:

李育敏,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文学院签约作家,现居太原。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女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散文岸》副总编、《遇兰诗刊》责编。2009年开始创作,各类体裁作品已发表260余篇,包含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中国文物报》《山西日报》《山西文学》《黄河》《鸭绿江》《湖南文学》《都市》《五台山》《角落诗刊》《文学界》《中国文物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中国网络作品精品集》等20余种报刊文集。

本网所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本网稿件,需注明来源。
Copyright © 2024 新晋报 版权所有 帮助中心 人员查询
晋ICP备2021013356号-3 晋公网安备140108020802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