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里桂花香
古色古香的店铺门口,排队买元宵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四处氤氲着满满的元宵佳节氛围。2月12日,寻找山西特色农产品系列活动组委会一行来到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传承人韩福元的店中,了解了元宵的历史渊源和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工艺。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这句民间谚语中的“元宵蛋蛋”,就是在太原市晋源区广为流传的晋祠四宝之一,晋祠桂花元宵。据介绍,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一直是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
在韩福元的磨坊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米。“碾米用的自动石碾机,在提升碾米效率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古法制作,最大限度保留了晋祠大米的原汁原味。”提到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韩福元介绍:“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据介绍,炒制馅料是制作晋祠元宵的关键和灵魂。传统晋祠桂花元宵的馅料需要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炒制完成后放入模子压实擀平,晾晒切块。韩福元说,从炒到晾,考验的是师傅们的技术:火候不够馅料不香,炒得过了也不行;晾得太干一切就碎,晾得时间不够切不成型。
馅制好后,就可以滚元宵了。馅料少蘸水,放到盛有米粉的笸箩里滚,滚一道,过一道水,再滚一道,再过一道水,经过六蘸六滚方可确保元宵成品既瓷实而又软筋,无论煮或者炸,都软糯香甜、口感独特,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
70岁的韩福元作为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滚制元宵已有50余年。他看着在工厂里一起忙碌的小孙子介绍:“小时候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做元宵,现在我也带着小孙子一起做,我希望可以一代代的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
2017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韩福元的元宵工坊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在韩福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当地群众加入到元宵制作中来,每逢节日,街上滚元宵的人一家挨着一家,买元宵的市民来来往往,很是热闹。晋祠桂花元宵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历久弥新的记忆、永远的乡愁。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