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如何防疫?防控部门细梳理
“孩子准备从杭州回来,回来后会不会被隔离?”“从国外回来,已经在上海隔离了14天,回山西后还有什么防控要求?”“我的行程卡上带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随着春节的临近,山西晚报近日收到不少关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咨询。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省疫情防控办相关负责人。
热点一:
外省入晋人员有哪些新规定?
省疫情防控办1月20日发布的《关于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里明确: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入晋返晋人员一律实施“14+5”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分别于第1、4、7、10、14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直辖市的街道、乡镇)旅居史的入晋返晋人员一律实施“14+5”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分别于第1、4、7、10、14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省外低风险地区人员入晋返晋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第一时间向属地社区(村)和单位报告,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热点二:
境外人员在第一入境地隔离14天回山西后再怎么隔离?
对于从国外回来的入晋返晋人员,省疫情防控办1月20日发布的《关于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知》里也有明确规定:第一入境点隔离期满后的入晋返晋人员,严格落实“点对点”闭环管理,实施“7+7+5”管控措施,即7天集中隔离加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分别于第1、4、7、10、14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热点三:
省内流动需要做核酸检测吗?
目前,省疫情防控办发布的最新防疫政策要求:省内人员加强个人防护,自由有序流动,无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大家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要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热点四:
健康码成“黄码”“红码”该怎么办?
目前,太原市针对需要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且隔离期未满的人员,包括境外入境人员、第一入境点隔离期满返(抵)并人员、中高风险区返(抵)并人员、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其他高风险人员6类人员,对其健康码实施赋“红码”管理,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措施,不允许外出。
针对居家健康监测期人员,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同时空伴随人员,有涉疫城市旅居史的人员,对其健康码实施赋“黄码”管理,非必要不得外出,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向社区报备,配合做好隔离管控措施。对赋码管理人员,在完成规定期限的隔离医学观察或健康监测,核酸检测阴性且健康状况无异常的,将及时调整为“绿码”。
热点五:
行程卡带“*”会被隔离吗?
到访地右上角的“*”表示过往14天行程中存在包含中高风险地区的城市,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星号和用户个人健康状况无关,仅作为包含中高风险地区城市的提示标志,方便管理人员查验。如果行程卡带星号,用户需要进一步确认自己是否曾经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如果去过,则需要严格遵循所在地区的防疫管理规定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备;如果没有去过,在出行前需要提前了解各地的出行政策,依据各地防疫管理要求判断是否要继续出行。防疫管理人员在看到用户行程卡带星号时,建议进一步核实对方是否实际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再遵循地方防疫政策判断是否需要隔离。不建议对带星号的行程卡用户直接采取隔离措施。当用户过往14天内的行程没有包含中高风险地区的城市后,或者风险地区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后,星号会自行消失。
热点六:
在哪里可以查看最新防疫政策?
如果查看本省的最新防疫政策,可以登录山西省政府或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官网。如果您有出行计划,建议出行前,在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的小程序,然后点击“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选择往返城市,即可查询相关信息。不管是去往哪里,建议出行时最好携带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以免因政策原因误机误车。
热点七:
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和自我健康监测有什么区别?
居家隔离也叫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房间,保持相对独立。隔离房间内应有单独卫生间,不得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房间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所在建筑、楼栋有独立、正常运行的化粪池。集体宿舍不得设立为居家隔离场所。同一住所内共同居住人员均需一并全部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准外出。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应当向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及其共同居住的人员进行日常卫生与防护知识及隔离期间相关要求等告知。不符合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隔离措施。
居家健康监测原则上在家办公、不上学,不到人群密集、重要的公共场所。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KTV等公共场所。出现发热、干咳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同住人员在无任何健康不适情况下可外出。
自我健康监测是指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正常上班、上学。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出现发热、干咳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
热点八:
如何区别流感、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
近期生病的人比较多,特别是孩子,大都是咳嗽发烧症状。对于家长而言,怎么区分是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还是新冠肺炎呢?
感冒通常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可能会有发烧。但一般是低中度发烧,持续时间1~2天,基本3~5天就可以自愈。感冒很少会有全身肌肉疼痛或者乏力的全身症状。
流感常常会有高热,热程相对比较长,一般是3~5天,大概在一周左右才能好转。流感还常常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全身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的情况,重症流感可能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低龄儿童。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也可以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嗅觉和味觉丧失等症状。
相关
防控疫情从提高免疫力做起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免疫力”,同样的病毒感染,有人轻症,有人重症,这和自体免疫状态息息相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和疾病的能力。如今,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哪些人群免疫力低下?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免疫力呢?山西省肿瘤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郝素华为大家详解。
五类人群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回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郝素华介绍,免疫力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做出相应的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在人体免疫力不足的情况下,它们都可以成为病原体。
郝素华介绍,现实生活中,5类人群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需要特别注意。
1.常当“夜猫子”的人。经常牺牲睡眠时间会让身体产生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有研究人员发现,相对于每天睡7-8小时的人群,每天只睡4小时的人,血液里的流感抗体只有前者的50%。
2.吃东西挑食的人。长期挑食、偏食的人往往因营养摄入不全面,导致免疫力差,继而引起许多小毛病。
3.缺乏运动的人。有车一族越来越多,大约25%的人已经丢掉了走路的习惯。研究发现,整天开车的人比喜欢走路的人患病时间长2倍。如果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抵抗力会相对增加。
4.常用抗生素的人。有些感染,如流行性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除非确定遭到细菌感染,否则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一出现感冒症状就服用抗生素会让病毒产生抗药性,导致更严重的感染。
5.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老年人。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常用必备武器。这些药物的使用虽能控制病情,但对于有些风湿病患者(尤其是60岁以后的老年人群),长期使用(大于1年以上)此类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控自己的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可以从这些方面做起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免疫力呢?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郝素华说,疫苗是将病源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疫苗可以预防疾病,但保留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特性,并具有记忆作用。其保护作用也不是100%,但是能有效预防疾病。
合理膳食是机体保持良好免疫力的物质基础,优质蛋白、维生素、铁、锌、硒等营养素都对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起积极作用。其中,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基石。另外,肠道是免疫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补充益生元和益生菌食品,促进肠道健康。“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免疫力降低。有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两周睡眠少于6小时,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减少28%。”郝素华提醒,一定要保证睡眠,劳逸结合。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她表示,中低强度运动有益于免疫系统,但过度运动反而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每周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减少久坐。
此外,积极心态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多愁善感是免疫系统的克星,紧张、抑郁、焦虑的情绪会让免疫细胞活性下降。”郝素华说,另外,良好的社交也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积极作用,“当然,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预防传染病。饭前便后要洗手,涂上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清洗,每次洗手时间不短于40秒。”
常吃七种营养素也可提高免疫力
此外,郝素华还为大家详列了7种可以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素,它们是:
蛋白质:蛋白质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如果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
维生素A:维生素A一旦缺乏可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上皮细胞角化变性,容易受细菌侵入。平时多吃胡萝卜、菠菜、芹菜等。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体内的抗氧化剂,同时刻意提高抗感染能力。主要来源为植物油、坚果、豆类和谷类。
维生素C: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是人体免疫系统必需的维生素。新鲜的蔬菜、水果是丰富的维生素C来源。
铁:缺铁会导致贫血,降低抗感染能力,婴幼儿、孕妇及乳母更易发生。要适当吃些红肉、动物血、动物内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
锌:锌是体内100余种酶的组成成分,尤其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维持有很大作用。贝壳类海产品、红肉类、动物内脏等是锌的良好来源。
硒: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硒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动物性食物以及海产品是硒良好食物来源。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