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形象 正文

何永忠:浅谈国画的当代困境与未来发展之路

作者:小编 时间:2025-04-18

文: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一、引言

国画拥有独特的笔墨语言、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深远的意境表达,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然而,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双重冲击下,国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如何在守护传统精髓的同时实现创新突破,如何让国画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分析国画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困境,并给出国画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

二、国画面临的困境

1. 内部困境

传统国画技法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形成了一套极为丰富且精妙的体系,涵盖了笔墨运用、构图法则、色彩调配等多个方面。技法传承主要依赖师徒关系。在过去,师徒之间朝夕相处,徒弟能够长时间近距离地观察师傅的创作过程,亲身体验和领悟传统技法的精髓。但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这种长时间、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变得愈发困难。现代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国画教育的任务,但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标准化教学,难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深入学习和掌握传统技法的微妙之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技法的理解和掌握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领略内涵与神韵。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国画传统技法的学习过程较为漫长且艰苦,需要学习者具备极大的耐心、毅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然而,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和娱乐选择面前,年轻人对国画传统技法的学习兴趣不足。国画传统技法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同时,有些国画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技法时,缺乏创新意识和方法,过于强调对传统技法的模仿和复制,忽视了结合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进行创新和发展。当今社会,观众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对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和时代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传统技法不能与时俱进,就很难在当代社会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国画创新缺乏统一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导致创新方向争议不断。艺术家、评论家对国画创新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一些艺术家认为,国画创新应该以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另一些艺术家则认为,国画创新应该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形式和技法。国画创新在实践中难以形成明确的方向和路径,也阻碍了国画创新的健康发展。

2. 外部困境

(1) 西方文化与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

现代艺术思潮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流派,强调个性的极度张扬和对传统的彻底颠覆,鼓励艺术家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新奇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国画艺术家为了追求创新和突破,过度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和怪异,忽视了国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文化根基。他们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抽象、变形等手法,使作品失去了国画应有的笔墨韵味和意境之美,难以被广大观众理解和接受。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盲目跟风没有推动国画的健康发展,反而导致国画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西方文化和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使国画在艺术市场和文化传播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西方艺术作品凭借强大的文化传播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由于文化差异和传播渠道的限制,国画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在国内市场,西方艺术也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对国画的市场空间造成了一定的挤压。国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应对西方文化和现代艺术思潮的挑战。

(2) 市场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许多国画创作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过于迎合市场需求,忽视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和内涵。他们热衷于创作一些通俗易懂、易于销售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呈现出低俗化、快餐化的特点。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细心,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作品,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作品在笔墨运用上显得粗糙随意,构图缺乏精心设计,色彩搭配不协调,无法体现出国画应有的精湛技艺和审美价值。商业利益的驱动还使一些创作者热衷于炒作和包装,通过各种手段抬高自己作品的价格,而不是依靠作品的艺术质量赢得市场认可。他们利用媒体宣传、举办个人展览等方式,夸大自己的艺术成就和作品价值,误导消费者。一些所谓的“名家”作品,价格被炒到了极高的水平,但实际上艺术价值与价格并不相符。这种行为破坏了国画市场的正常秩序,使真正优秀的国画作品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价值体现。

(3) 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的局限

当前,国画的传播主要依赖传统的展览、画廊销售等方式。由于展览场地有限、展览成本较高,许多国画作品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展览的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观众的参与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画廊的数量有限,分布不均衡,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难以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国画作品难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限制了国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画作品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但总体来说,效果还不够理想。

国画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和文化艺术爱好者群体,年轻一代的受众相对较少。中老年人对国画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认同,对国画的艺术魅力有着深刻的理解。然而,年轻一代成长于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受到西方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较大,对国画的了解和兴趣相对不足。国画的传统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可能显得较为陈旧和晦涩难懂,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如果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国画的未来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现代艺术家正积极将现代审美和科技元素融入国画创作。他们打破传统对称式构图,采用新颖的布局方式,增强画面张力;突破传统以墨为主的限制,大胆运用鲜明色彩,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作品。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艺术家运用数字绘画软件和 3D 建模技术丰富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国画与声音、动画相结合,创造沉浸式艺术体验。

年轻消费者偏好具现代感、创新性的作品,对融入时尚元素、表现当下生活场景的国画表现出浓厚兴趣。中老年群体则更看重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青睐经典题材和传统技法的作品。国画可与家居装饰领域结合,开发适合现代家居风格的作品,大幅山水画可作为客厅背景墙,小巧花鸟画点缀书房卧室,提升居家艺术氛围。将国画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制作具艺术特色的文具、饰品、茶具等日用品,让国画以更加亲民时髦的形式走进日常生活。

市场监管亟需加强规范。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法规,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评估团队应包含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画家和市场专家等专业人士,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市场需求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加强对画廊、拍卖行等交易场所的日常监管,规范价格形成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学校应将国画纳入美术教育体系,编写涵盖历史发展、经典赏析和基础技法的专业教材,组织兴趣小组,邀请专业画家指导,通过校园展览展示学生作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通过系统课程培养专业人才,邀请名家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加强与艺术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社区层面可举办讲座、培训班、展览等活动,组织亲子活动和比赛,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国画魅力,培养艺术兴趣。这些教育推广举措将帮助国画深入人心,为艺术发展培育新生力量。

四、结语

面对当前的种种挑战,中国画的发展之路既任重道远又充满希望。通过多维度努力,这一传统艺术必将焕发新的活力。让国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相得益彰,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相信在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画终将突破困境,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续写璀璨篇章。

作者简介:何永忠,笔名任柯,文化学者、艺术评论人,中国秦文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文化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副秘书长。


栏目分类
本网所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本网稿件,需注明来源。
Copyright © 2024 新晋报 版权所有 帮助中心 人员查询
晋ICP备2021013356号-3 晋公网安备140108020802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