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体 > 文物 正文

云冈石窟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作者:admin 时间:2022-02-08

平城西三十里,武周山南麓,一尊尊石窟巨佛,历经千余年的岁月风霜,依然风华绝伦,湛蓝的天空下,更显“真容巨壮”之美。

与往年不同,壬寅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云冈石窟静谧安然。“游客少了,但保护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视察时的一席话,引出一段长达1500多年的中外交流史。鉴往知来,汲取中西方文化之精华的云冈石窟,开始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

“我1993年第一次来到云冈石窟,‘真容巨壮’的云冈群雕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我觉得那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写照。”站在大佛脚下,杭侃娓娓道来。他对云冈石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关注云冈石窟20多年来,我目睹了云冈的巨大变化,云冈石窟在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保护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在做好日常养护和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变化可监控、风险可预知、险情可预报、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杭侃说。

云冈石窟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图1)

云冈研究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高水平创建云冈学为引领,推动云冈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扩大云冈石窟影响力、美誉度,保护、研究、管理、利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云冈研究院积极拓展文保项目储备,扎实推进各类保护工程,加快文保实验室建设和研究成果出版工作,持续推动科研课题研究,深化与知名高校合作,不断提升保护水平,使云冈学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面对石窟岩体、水患、风化等多种病害,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最大限度地对石窟寺的本体信息进行有效保护。“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云冈石窟的稳定性问题基本解决,水害得到有效遏制,洞窟保存环境和保护状态得到极大改善。云冈的发展研究保护利用创造了新模式。”云冈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表示,“下一步,要加大保护力度和科研投入,注重年轻队伍的培养,为做好石窟寺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等比例复制的20窟大佛、世界首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3D打印技术原比例复制的云冈第3窟落户山东青岛城市传媒广场、3D版第12窟“音乐窟”从浙江“走”到上海……“数字云冈”向大众传递千年文化成果和智慧,让人类文化遗产大放光彩。

在景区东端的监测中心内,大屏上正闪烁着云冈石窟内各项环境监测的实时数据。监测中心的250个监测点,像嵌入各个洞窟的神经元细胞,时刻感知、传输着所有窟内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除了数字化监测,数字化采集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洞窟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图,使洞窟得以多角度展示。当前云冈石窟已完成1/3的数字化采集,计划“十四五”期间完成全部石窟数字化采集工程。

云冈石窟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图2)

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云冈研究院探索出一条数字化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之路,其多项科研项目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迎来申遗成功20周年的日子。20年来,云冈石窟的保护理念和技术体系日趋成熟,保护工作重点已由抢救性保护,转向预防性、研究性保护,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看到那些被风化模糊了的造像,就会感觉心疼,感到责任重大。唯有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接续奋斗,坚定不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把云冈石窟保护好,把云冈文物修复好,把云冈文化传承好,才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未来!”与记者交谈中,杭侃说出了每一个云冈人的共同感受。


相关推荐:

本网所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本网稿件,需注明来源。
Copyright © 2023 新晋报 版权所有 帮助中心 人员查询
晋ICP备2021013356号-3 晋公网安备140108020802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书
Top